近期,有个网友添加烟语君,询问有没有法律群可以加入交流。聊天中,她说她正在复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,之前从事的金融和科技领域工作,近来没有上班,想着利用空闲时间参加法考。她也知道律师行业人满为患、内卷的很厉害,不过她的报考理由是,这几年遇到了不少的法律问题,因为自己不了解法律知识,轻信了别人,吃了不少亏,这才想到了自学法律,来避免今后掉坑。
曾几何时,法律职业资格考试(司法考试)被人视为考过了就迈入了精英阶层的律师行业,就有了生活优渥的工作保障。然而,随着2002年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以来,截止2017年最后一届,共有96万余人通过;2018年实行了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,到2023年4月,已经有57万余人通过。最新消息是,2023年法考成绩审核和证书制作正在西安进行,全国12.7万余人可以领证。也就是说,法考7年来,有70万人通过,快赶上之前16年的司法考试通过人数了。可见,职业法律资格证书的贬值速度。随着拥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人越来越多,律师队伍随之迎来了队伍每年持续两位数的扩充速度。截至2022年底,全国共有执业律师65.16万多人。2017-2023,全国专职律师人数的递增数量为:36.5万→42.3万→47.3万→52.2万→57.48万→65.16万→70.7万。可有数据有显示,近五年来律师人均办案数量,却呈现递减态势。近期,就连新华社都发了评论文章询问,70万律师,这个行业“饱和”了吗?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人数增多,律师执业人数的猛增,再加上这几年经济下行带来的各行业不景气,确实改变了几十年来律师等人上门法律求助的状态,让社会大众对于选择法律服务有了更多的选择。尤其是,近几年,不需要法律职业资格的各种法律公司也涌入了法律市场,让本已经竞争白热化的法律市场,更增添了数倍律师、法律工作者的法律从业人员。
可以说,现在的法律市场,已经彻底从几十年前的法律从业者只要熬资历就可以功成名就、挑选客户,转变到了社会大众要根据自己的法律需求和社会认知,来选择怎样的法律服务提供者。如果不能明白这个趋势变化的,也就会变化趋势所淘汰。法律市场多元化在带来提供服务种类多样化的同时,弊端也显现了出来,那就是大量的从业人员为了争夺法律市场、争夺案源,开始了各种无所不用,不惜违规违法乃至犯罪的手段,让社会大众眼花缭乱,让业内人士苦不堪言。1、有律师发文称,近日,朋友说他们公司旁边入驻了一个“律师事务所”,有二十几个人年轻人,办公区都是一排一排的卡座,工作时间里电话铃声不断,很吵。照片显示,哪是什么律师事务所,就是一个法律咨询公司。(原文是附带公司名称照片的,就不转发了)
近些年,突如其来的法律公司异军突起,尤其是业务员很多都是打着“律师”、“律所”的名义出去宣传自己、承揽业务,甚至是跟不少律师、律所交叉互动的,让很多社会人士搞不清二者的区别,一概称之为律师、律所。此前文章也曾写过,不少人还上了当,维权困难,让很多律师、律所感觉自己背了锅。2、犹如近期河南某电视台播出的采访节目,很多的律所、法律公司根本就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“合署办公”,利用法律咨询公司监管不力、宣传多样的优势,利用各种话术对外推广各种法律业务,或是专门从事催收之类的业务。律所律师从事后援支持,有了问题出现了纠纷,可以在两套人马之间互相推卸。这更加剧了,社会人士分不清法律行业的情况。还有些法律公司,号称旗下拥有多个律所,或是业务网点遍布全国,采用收取加盟费的方式,大力招募各地的加盟商、合伙人,甚至是律所合伙人,打出的旗号居然是,零资质、低投入,就可以成为法律精英人士,加入法律(律师)行业。这些所谓的法律从业人员,很多都是没学过法律的,却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,灵活的掌握销售、催收方面的术语,"我们有信心帮你把钱追回来”、“业务交给我们后有几千上万名律师可供选择”、“只要交费几百元就能保证十天追回欠款”等等,总而言之就是,在他们口中,没有不敢承诺的事儿,没有做不了的法律业务!
3、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呢?有律师发文称,最近接到一位大妈咨询,称自己花4000员找了一个"律师”打官司,可法院开庭这人没去,一个她从没见过的律师去了,结果案子输了。大妈找到出庭的律师,律所说这个案子只收费了2000元。因为不了解其中的门道,大妈投诉无门。律师分析,这明显是法律服务承揽案源、扣除费用后转手交给律师办理的套路。接待大妈咨询的,或是法律公司人员,或是案源公司人员,或是律所旗下的其他人员,宗旨只有一个,只要拿下案源,能派个律师出个庭走个过场也就完了,哪管你案件的输赢?
网上有一篇“没考到法律职业资格,这群年轻人转身在直播间成为资深律师”的文章举得例子是,某律所在职员工近百人,但具有律师执业资格的不超过5人,而在网络直播间里,大量甚至没有法律专业背景的人员被标注为“知名律师”、“资深律师”的直播“带”案,在线解答粉丝疑问,承诺法律业务的服务内容。
律所里的每天早会,跟其他销售职业一样的喊“好!很好!非常好!”口号,每个人发些民间借贷的法律知识以及销售话术,俨然一个短视频营销公司。交了钱的当事人希望尽快解决诉讼问题,但律所只有五六个实习生,每天加班加点也忙不过来。案子堆积如山,投诉电话是律所自己的,只会答应尽快立案。这个尽快到底有多久,没人能说清。
此前,有个网友就曾经跟烟语君说过自己的遭遇:在网上听某个自称律师的说的头头是道,自己正好有个合伙纠纷想要找对方要钱,就花八百元请他写个一个诉状,对方保证这样去起诉案子保证没问题。可到了法院,法院审理认为这根本就是一个合伙纠纷,哪是诉状里主张的借款纠纷,直接判决驳回了诉讼请求。网友找烟语君问,能不能上诉?烟语君看了判决书及其手里的证据说,法院判的没有问题。如此的合伙纠纷,还是不要信网上的咨询了,还是现实里找个律师,去另行起诉吧!也不知道他听了没有。
律师队伍的大举扩充,法律公司的迅猛发展,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,其中的从业人员必然是为了生存和发展,鱼龙混杂,百无禁忌,尤其是对于初级从业者而言。他们的目标案件,都是日常常见的小标的案件,目标人员都是一些没有什么法律资源的社会普通民众。往往越是普通民众,却是常常基于对于职业的信赖,轻信号称属于某个职业的从业者;却是喜欢把网络宣传当成真实水平,轻信那些口头承诺认为天底下有便宜又能办事的好事儿,根本不明白法律行业已经发展到了市场化、多元化、风险自负的地步。是故,当网友跟烟语君讲起要通过参加法考的方式,提高自己的法律知识,避免再被坑的时候,烟语君很是肯定,也突然意识到,法考,不正是在朝着普法的方向发展吗?在此,也提醒那些具有法律需求的人士,挑选法律服务提供者的时候,一定要擦亮双眼,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。 往期文章:有多少“司法死循环”让当事人无奈,甚至被逼着违规违法
往期文章:学生仗义与醉汉冲突被刑拘,具体案例比电影宣传更有法治教育意义
往期文章:又见律师见证遗嘱无效律所被判百万赔偿,法院还支持了律师执业责任保险拒赔
往期文章:同一地方法官和律师同日“主动投案”!媒体称平均每个受贿法官背后有5个以上行贿律师
为方便与网沟通,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:kelly489112(劳拉)为好友,组建法萌法律微信群交流。请注明职业,以便分类建群。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。本号原创文章,未经许可,禁止其他媒体(不包括朋友圈)进行转载,侵权追究法律责任。